大部分人認為癌癥是突然出現的,其實癌癥的出現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,是長期積累的一個過程。人體內一直存在癌細胞,只是沒有發生病變,如果免疫力下降,器官受損,癌細胞會伺機而動,尤其是在癌癥早期特別隱秘,所以大部分人發現時就已經到了中晚期。如果早期能夠發現癌癥的話,通過積極治療,治愈率大約有80%,而且很多癌癥可以提前預防,如果癌細胞入侵時,人在晚上睡覺時身體會出現異常的反應。

一、體內有癌睡覺時會有哪些不適?
1、腰酸背痛
有研究報道稱,70%的惡性腫瘤患者出現脊柱轉移。許多脊柱轉移患者首先會出現脊柱疼痛,如肩頸部酸痛、腰背痛等,很容易和腰椎、頸椎病混淆,容易出現誤診。但與普通脊柱疾病不同,脊柱轉移引發的疼痛多出現在夜間,甚至會因為疼痛影響睡眠,患者會在睡夢中痛醒,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翻身、起床過程中疼痛加重。
2、夜間疼痛
腫瘤細胞的生長會導致其他細胞緊縮進而造成疼痛,通常情況下,出現疼痛往往提示癌癥已經進入中、晚期,常表現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、鈍痛,在夜間最為明顯。因為白天人們經?;顒?,整個身體的氣血持續運行,可以有效緩解疼痛。但是夜晚,人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,氣血相較于白天也相對凝滯,所以疼痛經常會出現在晚上。而且疼痛的部位與病變部位密切相關,疼痛程度會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加劇,到后期的時候,服用止疼藥也效果甚微。
3、腿痛
骨肉瘤是兒童、青少年較為常見的實體腫瘤之一,好發于四肢,常會被家長誤以為是“生長痛”補點鈣就沒事了。骨肉瘤引起的疼痛在早期并不明顯,為間歇性痛,疲勞或外傷后疼痛加重,一般夜間疼痛較為劇烈,且為深部和持續性的。
4、腫瘤熱
發燒也是非常常見的表現,但很多癌癥也會對人的免疫系統造成影響,如白血病、淋巴瘤等,身體為了抵抗侵犯,就會產生持續性的發燒。與普通發燒不同,腫瘤引起的發燒,是有特點的,一般為午后、傍晚發熱,次日凌晨又會得到緩解,這種發熱使用退燒藥后并沒有降溫效果。
5、頻繁起夜
相信每個人都有過起夜的情況,在生活中導致起夜的原因有很多,像睡前喝水過多,天氣寒冷等。但是大家不用太過擔心,偶爾的一次起夜一般不是什么大問題。在臨床上,只有每晚睡眠時起夜次數≥3次時,才算夜尿增多。但是如果你出現長時間的頻繁起夜,那一定要引起重視,這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癌癥預警信號。比如前列腺癌,該疾病會導致前列腺體積增大,從而壓迫尿道腔,使尿道變窄,除此之外還會抬高膀胱經,這樣就會造成夜間有更多尿液的現象,發展到后期還會出現尿液點滴、淋漓不盡。
6、突然憋醒伴隨咳嗽
我們身體在快睡覺或進入睡眠狀態時通常是比較放松的,一些白天發生的不適情況,可能由于身體不夠放松,沒有察覺,但是到了晚上就會非常明顯。如果晚上平臥入睡以后出現被憋醒的情況,還可能伴隨咳嗽、咳痰的問題,直到坐起來,這些不適癥狀才會有所緩解。那你就一定要注意了,這是因為肺部的病灶已經比較大了,影響到呼吸功能的時候就會出現睡覺憋醒的情況。
二、要避免癌癥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做?
在流行病學研究中,除一些和個體的體質有關的癌癥之外,約40%的癌癥病例與飲食習慣有關;約30%的癌癥與生活習慣有關,1/3癌癥可以預防; 1/3癌癥如能及早診斷,則可能治愈; 1/3癌癥病人通過合理而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生存質量。那到底應該怎么做呢?
1、避免抽煙酗酒
所謂煙酒不離手,癌癥就會有。近年來,我國因肺癌死亡的患者其中80%都是由于吸煙造成的,煙草在燃燒的過程中,會產生大量的焦油以及亞硝酸胺等致癌性物質,這些物質長期基礎肺組織就會引起肺部的病變,導致癌癥的發生。事實上,酒精并不是致癌物質,但是它在體內代謝產生的乙醛卻是明顯的致癌物。所以,遠離癌癥的第一步,就是戒掉抽煙和酗酒。
2、細嚼慢咽
早在1964年,相關醫務人員在調研的基礎上,提出了飲食的“粗、硬、熱、快”等可能與食管癌的形成有關,提倡“細嚼慢咽”等措施,以減輕對食管粘膜的磨損、燙傷。
3、要適量運動
缺乏運動會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減少,大大增加患癌的幾率。一項涉及144 萬人的研究表明:運動可以降低13 種癌癥的發病率,其中包括最常見的肝癌(降低27%的發病風險)、肺癌(26%)、結腸癌(16%)、乳腺癌(10%)。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加速血液循環、提高機體的免疫力,還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,改善失眠、焦慮等不良情緒。
溫馨提示:對于中老年人來說,在運動中,要注意適度,避免跌倒或運動傷害等,建議,每周運動四五次,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是合適的,注意運動前熱身,以及運動后的拉伸休息,可以選擇快走、騎車、廣場舞,或更溫和一些的太極拳、門球、游泳等,盡量避免需要身體對抗的項目,總之,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癌癥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。